博彩网址大全-体育博彩博彩网址大全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博彩网址大全2018年工作总结与2019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9-04-03 09:21:54 浏览次数: 来源:博彩网址大全 字号:[ ]

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博彩网址大全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博彩网址大全

2019年3月29日

 

博彩网址大全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一、2018年工作总结

在去年我市科技创新“基础巩固年”取得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第三名、10项指标增量或增速名列全省第一的成绩基础上,2018年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攻坚提升年”,借助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市科技创新主动加压、绝地反击,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引进、创新难点突破、创新生态营造、创新贡献产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年度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多项指标的绝对量、增量和增速目前居全省前三甲。

除R&D因统计时间关系正加紧冲刺之外,其他年度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大部分指标居全省前三甲。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累计1305家,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217%;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2家、累计6216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20%;新增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3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92%;实现技术交易总额204.0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15%;创新券使用金额2.6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76%;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2家,居全省第一。2018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3415件,完成年度任务的128%;实现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118.22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2.0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4.4%,同比增长10.9%,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百分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5.12,同比增长10.1%,实现新产品产值1511.72亿元,同比增长2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30.3%。

2018年,自创区“一区五园”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载体4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9.1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5.3%,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为51.93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83件,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创新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一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82条配套政策体系,明确自创区“一区五园”空间布局,确立以数字智造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以眼视光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自创区“一区五园”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318.45亿元、32.56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创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省委省政府、国家科技部召开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我市召开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座谈会、研讨会、动员大会,举办论坛、路演、技术成果推介会28场。招引重大平台、重点项目,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引进天心天思集团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与北京大学组建激光与光电子研发团队,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共建北斗产业基地;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建设欣乐加生物科技产业园、唯品会(中国)创新创业中心;市高教园区建设健康产业创新中心,高标准打造温州软件信息产业园。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温州科技金融中心、浙南云谷、乐清智能电器科技加速器、瑞安创E公社等一批亮点项目初现成效,中国眼谷、文昌创客小镇、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加快集聚更多创新资源。二是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体育博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乐清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温州高新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考核验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再生医学与神经遗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温州大学成功创建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中心。三是省级创新平台显著增加。瑞安市创建我市第二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申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累计1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0家、排名全省第二位,累计111家、排名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7家,累计358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累计8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2家、累计41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累计22家;浙江熊猫乳业获批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泰顺县生态牧业、文成县高山果蔬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获批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园区2家。

(二)创新主体培育有了新跨越。一是启动科技企业新“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是2017年新增数的2.2倍;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305家,同比增长了36%,总数居全省第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企业为1065家,相当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例23.26%,同比增长33%。二是深入开展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引导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组织实施53项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安排经费3230万。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政策,共补助5.93亿元,惠及1400多家企业,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9.3亿元。三是加速培育高成长科技企业。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今年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累计448家,入选首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申报第二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2家。

(三)创新载体引进有了新起步。全市已引进共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等各类创新200余个,建立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实体研究院16家,实施科技项目、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0亿元。今年新引进落地了一批创新载体,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正式揭牌,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合作,杭电温州研究院、华北电力乐清智能电气与产业创新研究院、河北工业乐清技术创新方法研究院、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海西分院、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浙南研究院、海西清创园投入运营;北大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武汉理工温州瓯江口智能水陆两栖电动车研究院、文成县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泰顺县现代农业与休闲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签约。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分实验室在浙南科技城成立,东南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入驻温州联合研究院,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正加快落地。

(四)创新难点突破有了新进展。一是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突出抓“152”项目研发投入,瑞浦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已完成桩基工程,海洋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威马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欣乐加生物科技产业园、唯品会中国(温州)创新创业中心开工建设、温州软件信息产业园启动招商运营,乐清市生命健康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台邦机器人核心部件项目一期结顶,科都(乐清)智能电气产业园入场施工,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瑞立汽车零部件智造项目落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市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和市级基础性科研项目,加大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承接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全年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10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总数的10%左右,居全省第二位。细化分解县(市、区)R&D经费投入指标,将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及享受财政科技补助与R&D经费投入直接挂钩。二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与上海嘉定率先实施高质量科技创新系列行动,共同主办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规划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研发)园,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安亭飞地创新港已揭牌投入运行,启用“双创券”跨区域通认通用平台,成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自创区建设、全省科技资源布局等方面加强与杭州、宁波联动,协同合作,错位发展。推进世界温州人联动,成立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科技分会,集聚海内外温籍科技人士、在温工作和服务温州产业发展的非温籍科技人士200多人。举办民营企业国际人才项目交流大会,达成200多项合作,90多项科技人才项目现场签约。推进与意大利设计人才交流合作,筹建意大利温州设计研究院。三是大力引育科技人才。温医大瞿佳获国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校堃获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温医大李校堃团队“我国原创细胞生长因子类蛋白药物关键技术突破、理论创新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力邦合信韩忠华入选国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温州医科大学梁广教授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名省“培养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支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已通过专家答辩,有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温州伯纳激光有限公司的弗兰克博士荣获201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全市共计申报国家“引才计划”36人,其中外国专家“引才计划”17人;申报省“引才计划”142人,外国专家“引才计划”25人。引进国(境)外专家智力项目和海外工程师资助申报,申报引智项目103个,入选国家级1个,入选省级20个,入选市级42个;申报海外工程师资助项目33个,入选省级5个,入选市级13个。外专局设立4个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窗口,2018年成功注册用人单位311家,制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698张(包括新办、延期和转聘),办结各类业务1401笔。

(五)创新生态营造有了新气象。一是推进科技金融融合。设立市科投子基金14支,总规模23亿元,投资项目33个、金额4.83亿元。成立温州创业投资协会成立,举办了项目路演12场、63个项目进行路演。二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技术产权交易所建设试点,打造温州科技大市场3.0版,率先在全省试行科技大市场运营服务规范贯标工作。组织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284项。三是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启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推进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成立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启动运行。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累计4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累计44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7家、累计104家。累计培育12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办理专利侵权假冒案件1334件。

(六)创新贡献产出有了新作为。一是把产业创新搞得壮壮的。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北斗产业园、天心天思等一批项目落地。加大产业数字化力度,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形成了一批国家、省级示范试点企业和项目,瑞立集团“新能源汽车电控制动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一鸣食品入选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示范试点企业,10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2家企业入选省级上云标杆,17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遴选提出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重点新兴产业,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5.12亿元,同比增长10.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8%。二是把科技惠民搞得香香的。开展精准助企服务,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4185家,“一对一”走访、服务企业219家,解决技术、人才、培训等需求难题3596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十五年来,有力服务乡村振兴,全市累计下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3038人次,推广新技术2266项,引进新品种2792个;帮助建立各类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利益共同体637个,带动增收农户数达3.2万户。泰顺县功勋科技特派员汪自强等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夯实防震减灾体系,承办地震台站三化改造现场会,我市已有5个地震台站完成“三化”改造,另有10个台站列入省地震局“三化”改造项目。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挂牌使用避灾安置场所3104个,总面积295.77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5.26万人。三是把创新氛围搞得浓浓的。组织温州创新创业大赛、智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论坛等活动,举办中国(温州)—意大利设计人才专场交流会等,邀请两院院士、国家“引才”、“培养”计划专家来温交流。首次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全年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我市科技工作新闻报道共计398篇,其中中央级5条、省级87条、市级360条。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抓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和青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同我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部分科技创新指标增速较快,但综合创新能力仍然偏弱。二是引进创新载体较多,但成果转化及对产业贡献还有距离。三是传统产业企业数量较多,但新兴产业项目较少,且块头规模普遍不大。四是改革设想较多,但突破政策仍有较多瓶颈。五是领导重视科技创新,但县(市、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能力差别悬殊,需继续提速提效提质,尤其是亮点工程打造。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是我市科技创新的“冲刺跨越”年,科技部门要当我市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侦察连、先锋队和敢死队,敢拿自己开刀,勇于自我加压,设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锚定高质量建设主战场,谋划高质量落实主抓手,推进高质量突围主改革,强化高质量服务主保障,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继续演绎温州科技创新的“速度与激情”。

(一)在谋划上要高质量

1.设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一是全市主要科技指标冲刺目标。2019年,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2%,力争2.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5%。二是自创区主要发展目标。2019年要全力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排名要前移10位、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要进入全省产业集聚区排名前5、浙南产业集聚区要进入国家经开区排名前50,乐清、瑞安2个省级高新区要在全省高新区排名中进入前10和前15。聚焦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谋划引进标志性科技创新项目10个以上,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5%、生命健康产业增长16%以上。三是创新型示范和标杆工程建设。2019年推进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确保“一区五园”有一批标志性、旗舰型项目亮相。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试点,新增1个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推进创新型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20项创新行业标杆示范项目;为推动企业创新的积极和主动性,打造一批创新标杆企业以及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加快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开启温州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建设;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的智能装备产业,建设以“区园镇”结合的智能装备示范标杆模式。

2.锚定高质量建设主战场。2019年,自创区将按照“四个聚焦、四个推动”的要求,实施“八大专项”攻坚行动,打造十大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十大创新型领军企业、招引十大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引育十大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攻坚十大“卡脖子”核心技术、推进十大突破性改革举措、共建十大开放型科技合作基地、提升十大关键性科技指标。最终要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点区域等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对标先进,高水平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8〕5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8〕60号)精神,加快编制自创区“一区五园”发展规划,在产业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通盘考虑,对标先进,提出近期目标(3-5年)和远期目标(10年以上),把自创区建设的各项任务,按年度落实到具体平台、具体项目。二是突破常规,加快推进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一区五园”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二大主导产业,在抓好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复旦生命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浙大温州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加快谋划部署特色鲜明、支撑作用强的产业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切实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一区五园”的开发建设。三是先行先试,切实抓好政策的细化落地。自创区“一区五园”充分借鉴先进地区自创区的经验,在市委市政府“自创区十二条”政策基础上,力争在园区层面推出一批先行先试政策,用好用足自创区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

3.谋划高质量落实主抓手。一是更强举措狠抓研发投入。一方面抓好现有的指标。将R&D经费投入强度指标由预期性改为约束性,实行刚性考核,政府层面,以R&D指标分解层层纳入单位和党政一把手的绩效考核;企业层面,对考核排名前列的企业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表彰,并在科技项目支持和税收、融资等方面的补助给予重点照顾;高校院所及创新载体层面,强化与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将R&D指标纳入各类研究院的绩效考核中去,争取引和育齐头并进。另一方面,扩大R&D经费规模。瞄准国内外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利用“科技飞地”“产业飞地”等形式建设飞地科技创新园,并利用科技金融的手段扩大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为企业的R&D作增值服务。加速“152”工程及领军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改变低技术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和小微企业现状,从产业结构调整上激励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的力度。二是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重点加强与上海嘉定科技合作,加快温州—嘉定科技创新(研发)园和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抓好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创新港建设,推进创新券互通互兑、要素资源互相流通,继续办好长三角科博会。三是更加紧密融合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由“初级创业”向“高端创新”加速转变,以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引进设立大院名校温州分校、研究院,鼓励企业在市内市外设立研发机构,并建设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人才保障平台、科技金融供需对接平台,并促进各类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四是更大力度引进共建一批创新载体。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强化与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市场化运行、多元化投入的研究院所,形成温州“研究院经济”新高地。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地合作,推动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尽快落地。全年新引进高能级创新载体3家以上。五是持续推进规上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科技企业“双倍增”两大行动。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动能21条、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惠企政策,积极培育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根据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地图,推动科技精准招商,建设高企、省科技企业、科创板企业后备库。2019年确保研发机构设置率、科技活动覆盖率保持全省前三。

4.推进高质量突围主改革。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围绕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进行精准改革。一是推动科技与金融嫁接融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创投协会和市科技创投基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新项目和企业,鼓励科技企业在上海科创板上市。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银行专营机构,推进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打造一站式全流量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2019年设立市科技创投子基金10支,投资落地项目10个,投资金额超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5亿元以上。二是引入各类创新载体,解决科技创新资源缺乏的问题。加强华中院等已引进实体研究院建设,打造联合院升级版,设定联合院为企服务行动计划,将为企服务列入主要考核目标之一。谋划推进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更多的校地合作。三是加速科技成果经济效益化,解决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补助实施细则,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探索建立中国(浙江)技术产权交易所,探索技术产权证券化交易试点。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和补助,解决企业R&D经费投入少的问题。鼓励企业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对财政资金重新整合分配,以企业研发后补助政策、科技计划项目与企业研发投入挂钩为抓手,加大“产学研”、企业人才引进、设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补助力度。五是建立科技企业阶梯型建设体系,解决企业创新积极性低的问题。结合“两个健康”示范区发展,首先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其次是将企业在现有的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以创新力度作为主要标准划分阶梯,以初创、瞪羚、独角兽等形式为企业搭建创新体系。

5.强化高质量服务主保障。一是强化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做好人才“引”“留”“投”“强”“优”五篇文章,加大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培育力度,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设立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对拟入名单的人员在配套政策、经费投入以及具体研发措施中给予支持以及“一事一议”的权利。全面推进外国人才智力集聚计划,构建多层次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深入开展中意人才交流合作创新国家试点。发挥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科技分会,引进更多在外温籍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归创新创业。二是深化科技领域“最多跑一次”。加大信息化管理程度,在我市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与经信、税务、财政、统计等部门共同建立统一的科技服务平台,推行科技项目电子合同、电子档案等管理改革。修订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下放科技管理权限,再造办事服务流程。全面实施人才签证制度,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为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三是提升科技惠民水平。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农业领域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智慧农业、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种养技术等科技研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助力,提高民生科技获得感。

(二)在行动上要超常规

一是在自创区建设上要超常规。谋求多方力量支持温州高新区进等升位,以更广阔的视野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主导产业十大标杆性科技创新项目。二是两大产业创新高地打造上要超常规。加快营造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广泛引进科技型领军团队及项目,加快民营企业创新突破束缚机制落地。三是落实省科技新政50条上要超常规。努力争取省里科技新政的红利,谋划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运用好新政,提升温州的科技。四是争取科技资源上要超常规。千方百计向上级部门要红利、向大院名校求合作、与先进地区争资源,迈开步子走出去,广泛聚财引智。五是在科技指标上要超常规。树立更高的标准,探索将部分软指标转化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发干事动力。

(三)在落实上要求实效

一是要和时间赛跑。在谋划上目光放远,在落实上求快。具体工作提前谋划部署,具体项目紧密对接反馈,力求项目平台落地早一点、建设紧一点、见效快一点。二是要以绣花的精神雕琢每个科技项目和载体。引进落地的各个项目载体,不能只是满足于剪了彩开了门,要以更大的力度跟进,推动项目载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是要以科技贡献产出论英雄。科技创新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经济与民生,衡量项目平台载体的导向也应偏向经济上的产出和对社会的贡献。实事求是考量发挥出的实效。


附件:体育博彩2019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
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 半岛体育 网络赌博平台 老虎機遊戲 网络赌博平台 亚洲知名十大博彩app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