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护杨梅、科技织梦,浙江文成杨梅科技小院铺就梅香振兴路 | ||||
|
||||
盛夏丰盈,梅香织梦。浙江大学文成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罗自生教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李莉教授、王友永副教授、李贞彪博士后率研究生团队驻扎文成杨梅科技小院,助力农户解决杨梅物流与加工技术难题,让青春智慧在杨梅产业链的延展中绽放光芒,成就一场科技与农业的甜蜜交响。 在杨梅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浙江文成杨梅科技小院的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在热烈而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文成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朱炳淼、主任邓昌斌、文成县科学技术协会主任赵晓宇、浙江大学文成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自生、办公室主任王友永、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李莉、博士后李贞彪和研究生们参与了揭牌仪式。随着红绸的缓缓揭开,浙江文成杨梅科技小院牌匾的正式亮相,标志着这一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正式成立。现场掌声雷动,嘉宾们纷纷表示祝贺,对科技小院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6月26日至27日,浙江文成杨梅科技小院的专家和研究生们一行参观、考察了多个杨梅基地,分别针对杨梅采收、分级、预冷、包装、物流、加工等环节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多方考察和研讨,并认真听取农户和基地的工作人员提出的技术瓶颈和痛点难点并提出精准解决方案。 在文成县里阳红枫林杨梅专业合作社,罗自生教授等专家针对杨梅预冷间的货架摆放问题给予建议;在文成县昕沫儿家庭农场,大家提出的降本增效型杨梅预冷方式引起农场工作人员共鸣;在仰山杨梅基地,李莉教授等提出杨梅产后分级、预冷、包装和物流过程应尽量避免杨梅果实温度波动;在文成县杨梅酒生产基地和珍谷酒业有限公司,李莉教授、王友永副教授、邓昌斌主任和研究生们深入了解了杨梅酒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市场前景,见证了杨梅从田间到舌尖的华丽转身,进一步加深了对杨梅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深加工全流程的认识与理解。 浙江文成杨梅科技小院将实验室仪器“搬”进梅林深处,与农户在基地内、梅树下通过系列科研实验,助力杨梅产后全产业链的科研攻关。研究生们现场检测杨梅的糖酸含量,将论文写在杨梅山间,把专利留在果农仓库。这片梅香氤氲的田野已成为创新工场——小院师生将智能物流体系与农户传统经验深度融合,在田间地头构建起“测试-研讨-改进”的技术闭环。未来,这群扎根乡土的科研青年将持续以杨梅为媒,用科技解码梅果风味,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绽放梅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