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向青山“借宝”,科技特派员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 ||||
|
||||
夏日暑意渐浓,随着白昼延长,农业种植管护与消费市场开拓进入关键期。5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农科院陈德、浙江大学王友明、宁波大学徐大伦、浙江工业大学何铨等省科技特派员齐聚文成,深入当地企业,聚焦产品产量质量双提升及品牌塑造等核心领域,以科技力量为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菌种皇后”竹荪在文成试种成功后推广势头正盛。陈德与文成食药用菌科创服务团副团长高级农艺师刘雪芬一同深入南田镇、铜铃山镇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通过“试验诊断+模式对比”开展精准技术帮扶。在南田镇浙江万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棚,两人指导开展品种、密度等对比试验和锌硒强化种植试验,精准提升产品产量与品质。次日在铜铃山镇嘉燕农业公司林下基地,陈德实地调研不同种植模式长势,并部署土壤改良试验,着力增强抗逆性、降低病害风险。 王友明、徐大伦、何铨组团行动,先后走访了文成县阿标大叔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文成县华兴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浙江天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一方面,针对5月份山区高温高湿易引发病虫害的情况,王友明提出指导意见。他强调,中蜂养殖要重视人工育王技术和日常箱体管护工作,中药材种植则要特别注意田间疏水。另一方面徐大伦积极助力企业推进SC认证,规范加工产线,并提出以“低温慢滤”工艺优化蜂蜜品质。针对华兴基地打造畲药研学基地的规划,专家团从文化、教育、安全多维度建言献策。天顶湖将目光投向康养产业,何铨与负责人就康养理念、产业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后续走访学习合作意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文成县依托山区资源禀赋,聚焦食用菌、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桥梁纽带作用,以人才“强磁场”效应吸引集聚科创服务团队,构建起“科技+产业+人才”的共富模式,在激活山区资源价值、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持续书写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新篇章。 |
||||